去年仲秋,在天津沈阳道偶得一本梁漱溟先生书法册页。 册页纸本折装。底页题识:节临圣教序书法。落款:梁漱溟试笔。下钤作者朱文篆书印信。 《圣...[查看详情]
提起西汉人东方朔,最为后世乐道的是其滑稽行状。司马迁在《史记》里给予他“滑稽之雄”的封号,明人吴承恩甚至把“东方朔偷桃”的逸闻写入《西游记》,使其化身为东华帝君的门下仙童。实际上,在...[查看详情]
《史记》之文,世家胜于本纪,列传胜于世家。列传之中,《李斯列传》中所记一代名臣盛极而衰、身死名灭的人生悲剧,千载之下犹令人唏嘘感叹。 李斯其人,文章妙手,丹青妙...[查看详情]
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乃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影响,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比。比如,深深渗透到中国人思想和血液中的状元文...[查看详情]
壹 孔子的学生曾参,在瓜地里除草,一不小心把瓜苗的根锄断了。他的父亲曾皙大怒,操起一根大棒,狠狠击打曾参的背。曾参默默承受着,不躲不闪,曾皙却越打越气,下手越来越狠,直到曾参倒在地上,昏死过去。曾参很久...[查看详情]
闲来读书,读到了两则有关古人知耻的故事:一则是关于唐代蒲州刺史赵元楷的。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七年,太宗巡幸蒲州,时任蒲州刺史的赵元楷发动百姓沿街夹道欢迎,并备了羊、鱼等礼品,作为...[查看详情]
新疆歌舞不仅特色鲜明,而且历史悠久。据先秦文献资料《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巡曾在昆仑山的瑶池与西王母“饮咏唱和”,对此,唐朝李商隐诗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查看详情]
国之有礼,个人就有制度规范;国之有义,社会就有公平正义;国之有廉,世间就有浩然正气;国之有耻,主体就有勇猛精进。 “国有四维”论最初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来的...[查看详情]
《周易·贲》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儒家的精神世界里,“德”表现为信、忠、孝、仁、义、礼等各种品质,孔子认为人的品德是靠后天学习文化培养的。正所谓“知识...[查看详情]
梁启超说:“信仰是神圣的,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常人很少遭遇的逆境中,之所以能做出杰出的成就,最根本的...[查看详情]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