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许多官员往往在各级官署门口贴上自撰的对联。这类对联多有施政纲领的味道。由于撰写者的经历不同,抱负不同,处世态度不同,所撰对联内容也大异其趣:有的提醒自己要廉洁奉公,有的告诫所属要安分守己,有的申明要秉公执法,...[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清朝在康雍乾时期,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号称“康乾盛世”,能够实现这种局面,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康熙、雍正、乾隆几位皇帝本身的素质、见识和作为密不可分,而这些又得益于他们好读书、会读书,...[查看详情]
张敬儿不是著名的历史人物,也不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但其权欲熏心、终致灭亡的一生却颇值得一读,值得人们思考。 张敬儿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之一——南北朝时期,原名张狗儿。由于名字过于...[查看详情]
关于认识论中的“知”与“行”及其关系问题,其探讨古已有之,并且在不同时期具有与时代相符的特征和内容。中国哲学中的知行学说在世界哲学相关领域研究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自古以来关于知行学说的不断总结、提升又是中国思想家们为...[查看详情]
康熙8岁登基,16岁亲政,在位61年间,稳定内政,繁荣经济、维护国家统一,开创“康乾盛世”,人称“千古一帝”。成就他辉煌帝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刻苦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读书方法对他治国理...[查看详情]
人人都有个家,都希望家庭幸福和睦。如何治家,历来是人们议论甚多的一个话题。 近日,读到一篇前人关于治家的格言,颇受启发。原题为《治家格言》,流传后通...[查看详情]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依据,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作为“四书”之首,是儒学重要的思想载体。它所倡导的“内圣外王”的理想目标,“慎独...[查看详情]
晚清“湘军之父”“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一度被誉为近代内圣外王的儒家标杆。反观其人生成功之路,莫不与他“虚心涵泳”地读书、“切己体察”地实践密不可分。曾国藩认为:只要立志苦读,欲...[查看详情]
老子沉静低调,对各种摆谱、夸饰,尤多鄙视。但《老子》第六十七章中,他向世人“亮宝”,说自己有三大法宝,供世人恪守并珍视:“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查看详情]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