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质规律的同时,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策略。这些策略内容涉及、生存发展等方面,大多以成语的形式流传于后世。 ...[查看详情]
君子作为孔子言论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具有几千年不褪色的榜样作用。古往今来人们无不或隐或显地怀有君子情节。儒家素有圣贤、君子、小人的人格修养差等。众生当中小人最多,比比皆是。君子则少有。而圣贤则堪称是“绝代佳人...[查看详情]
汉唐之世多良吏,他们是治世的能臣。所谓“能”,不是指执法严苛、峻刻,而是指顺应民意,施政宽和。“治民所以便民”,凡利民者行之,凡害民者去之,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受惠的百姓在良吏们离任...[查看详情]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廉洁的政治本色。”再次要求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加强官德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查看详情]
歌颂官员勤政爱民的歌谣 在两汉的民谣中,有许多歌颂官员勤政爱民的歌谣。“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壹。”这是西汉初年歌颂萧何、曹参...[查看详情]
如今的各类广告让人眼花缭乱,成了各路明星大碗争奇斗艳的“主场”了。这儿的“大碗”不是误写,正是《水浒》演义里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大碗”。愚以为比“大腕”更贴近些儿。十多年前,有份《...[查看详情]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查看详情]
《明史》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 1376年,明朝的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报上一份材料,长达1.7万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查看详情]
“修身”:廉政文化建设的个体维度 在中国古代,“廉”是指人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古人云:“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为廉矣。”廉的基本要求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查看详情]
《论语》里,孔子两次直接谈到“天命”,并且把它和君子的基本修养结合在一起。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查看详情]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571号